励志名言
《路遥》是一部由田波执导,路遥 李野默 陈忠实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遥》观后感(一):乡土与文学  看央视《路遥》八集 观后感
[路遥]《路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路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路遥》是一部由田波执导,路遥 / 李野默 / 陈忠实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遥》观后感(一):乡土与文学

  看央视《路遥》八集纪录片,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对陕北故土的热爱;二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没有钱领奖,只要让弟弟王天乐帮他筹集5000块钱,买自己的100本书送给评论界的朋友,然后请好友吃一顿饭;王天乐费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把钱筹到,跟路遥说:“你千万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因为我没有办法给你筹集外汇。”路遥听了之后十分难过,恶狠狠地说了一句:“狗日的文学!”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母现在依然生活在鲁东南一个普通的小村,但我对那里没有半点依恋:淳朴温暖的人际关系已经荡然无存;干净的土地污染严重;村霸横行;盗匪猖獗……许多老人都感慨,又回到了解放前。

  我在那里生活将近二十年,想法设法地朝外奔逃,童年有一个生活场景时常在脑海里浮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在地里劳作,时不时地起身,看远处公路上掀起一路灰尘的汽车,凝视许久,直到在视线中消失。那个男孩就是我,对汽车的凝望,实际上是对远方的渴望;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迷恋汽油味,觉得那是一种很好闻的味道,其实那是对现代生活的迷恋。自从我有机会跳出那里之后,便一去不回头。虽然在冰冷的都市依然找不到归宿,但也从来没想到过回归。

  关于文学,曾经也是文学青年,试图在文字中寻找真理,用文字表达自我,改善生活,但最后发现一切都是虚妄;本以为一生离不开文学,但最终发现越来越远。路遥把文学当成了他生命的全部,所以他会说要做成一件事情,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他的写作方式,的确像一种“朝圣”,三年准备,做了无数笔记,翻报纸就手指都磨破……所以贾平凹会说,在陕西有两个人会长久被人记住,一个是石鲁,一个是路遥。不是贾平凹自己,也不是陈忠实,亦不是柳青。

  《路遥》观后感(二):作家路遥

  1,2

  路遥8岁被爸妈送给大伯家寄养,因为一种由饥饿带来的先天成熟既然选择一定要读书。

  要强的个性使他在文学、组织方面都颇具才干,18岁便在文化大革命中凭借出色的能力做到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县长。之后浪潮退去便回家劳动,与初恋林琼的感情也随之夭折,真是活脱脱高加林的原型呀,可惜是林琼甩了他。

  尽管政治背景有污点但是县委还是推荐他去上大学,并与林琼的同学林达相恋。毕业后,路遥在文学上已有所成,在人民日报等刊物有作品登出,于是陕北文学破例接纳他,他也在和林达8年长恋后结婚。林达是北京知青。

  感受:

  作家相对于其他人,更加执着于自我,即不需要的、不重要的不去分散自己的精力,只需要最原始的对需要的一个东西执着。

  接触北京知青,与当地知青接触相对少。开拓眼界。

  读书,读国外经典原著。

  3,

  路遥的弟弟说,路遥从不在作品中表述自己的伤痛,人要在聚光灯后愈合自己的伤痛,在聚光灯下继续往前。

  4,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还要超越胜利。

  《人生》大获全胜后,路遥再次出发。

  6,

  最好。

  7,

  只有初恋的热情和宗教信仰才会坚持艰苦卓绝的工作。

  6,7都非常好非常好,值得细细品味。

  陕北的贫穷饥饿给予了陕北人不屈要强的个性并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虽然黄河在陕北人心中也有举足重轻的地位,但是那连绵不绝光秃秃的山才更是陕北的代表。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文学真的很奇怪,要经历那么大的痛苦折磨,孕育中的文字那么有力量。喜欢陕北文学。

  煤矿工人孙少平,民办教师高加林,劳动者路遥。

  《路遥》观后感(三):纪录片《路遥》观后

  整个纪录片一直在讲述路遥那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徒般的虔诚。陈忠实用陕北方言读饱含诗意的句子时,沧桑又富有激情,老头儿眉飞色舞的样子特别可爱,又特别真诚。我没有想到孙少平的原型居然就是他的弟弟王乐山,另外,王乐山是一个文学修养特别高的一个人,也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回想路遥没有钱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他借完钱送去,在车站送别那一幕时,他留下了眼泪,路遥口中那句“日***文学”也十足道出了文学的酸辛。另外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吴天明导演在路遥坟前点燃一支烟,说:“狗日的你抽死了,就再抽一支吧,哥想你了。”催人泪下。

  毕业论文致谢中我提到路遥的书对我的改变,偶然的机会,前几天我得知有这部纪录片,今天答辩结束后索性看了,算是缘分,也是一段历程的结束。看之前我没有想到会拍的这样具有艺术高度,甚至旁白的文学性已经美得像一首诗。有些场景是后来补拍的,却不显得生硬,八集,不显拖沓。

  走好吧,路遥,你的作品正在并且会一直影响一代又一代迷茫的年轻人,他们或许来自不同世界,或者面临不同的困境,却在那感人肺腑的故事里追寻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在天有灵,您也许会知道,现在每年高校借阅最多的文学作品依然是《平凡的世界》,你依然是很多有着更高梦想年轻人的精神导师,或者说很多人在读了你的书之后,才开始思考存在的意义,才开始真正产生独立的思考。

  路遥写完书稿之后,对弟弟王乐山如是说:

记住,也许这句话对你是重复的,但是我还是要提示你,一个人,一生中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件,必须以宗教般的信念,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做完它,你休想,用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完成一项宏大的工程。愿这句话,咱们经常勉励自己。

  2018年5月17日

  《路遥》观后感(四):Quotes

  第一集——惊蛰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就在山峁上突然刨开这个土,发现一种草已经开始长出了。

  嫩芽的时候,他就会泪流满面。他一生不愿意看到这个情景。

  他就觉得,人有希望了,能活下来了。大地终于回春了,你觉得你和她同在,大地马上就会拯救你,大地当时就是我们的上帝。

  第二集——谷雨

  要知道,一次壮丽的失败,就可能产生一次辉煌的胜利。最为悲哀的,是永远倒在一个失败的终点上。要认识到,这绝不是终点,完全可能是通向目标的一个连接点。

  第三集——芒种

  《惊心动魄的一幕》

  《人生》

  我几十年的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

  王天乐:

  他没有写过类似反思性的,伤痕啊,他没加入进去,他没写一篇。他认为这样太脆弱了。我们一个成熟的中国人,成熟的一个民族,不应该对这些东西痛哭流涕。自己把自己的伤疤舔干净,抚愈好,再跳上自己生活的战车,向前推进。

  贾樟柯:

  1. 我觉得他是一个书写民族集体记忆、书写民族的集体忧伤的这样一个作家。他把一个横在我们面前的不合理不公平呈现出来,我觉得他真的是,他的小说带来这种反思。所以我觉得他首先对我来说是这样一个启蒙者,他让我有一种怀疑精神,对这个深信不疑的这个世界,开始懂得一点怀疑。他让一个县城里一个莽撞的少年,突然有了一点点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文学或者说艺术的一种作用。

  2. 就是让我们作为读者,了解了这个现实的困境之后,我们就舒缓了,我们得到了一种温暖。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作家在谈到鲁迅的时候,他说鲁迅的作品,你要读起来它都非常黑暗,但是他作品中的黑暗点亮了我们。那就像路遥的小说里面都有人性的处境,还有现实处境的这种冰冷,而这种冰冷它带给我们一种温暖,因为我们了解了,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这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的问题。那我们在面对这个生活的压力困难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就没有那么紧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普遍的需要我们去改变的世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路遥的小说,包括任何伟大的文学,你最后能够获得的都是这种精神力量。它不是说你看完去说,啊呀,这个世界没救了,那我也就此了断吧!不是这种效果,而是说,哦,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那我们明白了,那我们去各自想出自己的对策,我们生活下去。他带来一种人性上的沟通。

  书单:雨果的《九三年》残酷环境中的崇高。

  第四集——夏至

  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在这里(毛乌素大沙漠),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其实是一次命运的“赌博”。也许这个词不恰当,而赌注则已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那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旨所在。正如一个农民春种夏耘,到头一场灾害颗粒无收,他也不会为此而将劳动永远束之高阁,他第二年仍然会心平气静去春种夏耘,而不管秋天的收成如何。

  第五集——大暑

  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既然我一直不畏惧迎风而立,那么我又将面对的孤立或者说将要进行的挑战,就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应该认识到,任何独立的创造性工作就是一种挑战,不仅对今人,也对古人。那么在这一豪迈的进程中,就应该敢于建立起一种“无榜样”的意识。这和妄自尊大毫不相干,“无榜样意识”正是建立在有许多榜样的前提下。也许每一代作家的使命就是超越前人,不管最后能够达到,但首先起码应该知道,前人已经创造了多么伟大的结果。

  第六集——霜降

  写作中最受折磨的也许是孤独。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矛盾体,为了不受干扰地工作常常要逃避世俗的热闹,可一旦长期陷入孤境,又感到痛苦,又感到难以忍受。我喜欢孤独但我也惧怕孤独,孤独常常叫人感到无以名状的忧伤,而这忧伤有时又是很美丽的。

  第七集——大寒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为某种选定的目标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无论如何,能走到这一天,就是幸福。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每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

  第八集——立春

  贾樟柯:

  他的写作有神圣感,他有使命感,因为他知道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下去的时候,他倾诉的是一整片人群的心声。我觉得这种责任感,它是一个,一个来自于基层社会的一个作家,他的一个自我的一种仪式,然后这个仪式带给我们一种高品味的一种文学的高贵。他写的是贫瘠的世界,但他的文学是高贵的,跟同时代的作家比起来,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人文主义者,一种强烈的对普通人的认同,一种个人角度来观察这个社会的这种角度的选择。我觉得这背后就有一点,他是一个高尚的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因为良知跟高尚,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态度,和他带有感情的讲述,形成了他的现代性。

  《路遥》观后感(五):他写苦难,但他从来不颓唐;他写人的苦难,但他从来不沮丧

  

01 惊蛰

我猛然间深切地懂得了,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友爱,生活在如此贫瘠土地上的人们,才一代一代,延绵到了现在。

  父亲不久前捎人托来话说,这半年里,再无发送来半点粮食了。我知道,就是一个月前送来的十几斤高粱,也是父母口里省下来的。自己虽然饥饿,好歹总还没断五谷,谁知道可怜的父母,现在拿什么糊口呢?

  《高老头》《日日夜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红岩》《悲惨世界》《创业史》

  既有领导才能,又有宣传艺术才能(太意外了,原来路遥竟然是这样活泼的路遥),他有个非常原始的初衷,“我一定会在这场运动中吃饱饭,我一定要把肉吃够,我一定要第一次穿到裤头”,什么叫穿裤头的感觉,就找到他最原始的那种东西,就萌发这种“白馍是不是能把人吃够,肉能不能把人吃够,穿上裤头睡觉和穿上线裤睡觉是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萌动他的初衷。

  路遥的爱情,“今天你用你的头顶住我的胸部/明天/你能否用你的头/顶住我的新坟说/我爱你”,他有陕北男人的那种牺牲精神,把招工指标让给了他的恋人,结果最后文化大革命整理他这样的文化人,他那个恋人就把他甩掉了。

02 谷雨

  要知道,一次壮丽的失败,就可能产生一次辉煌的胜利,最为悲哀的是永远倒在一个失败的终点上。要认识到,这绝不是终点,完全可能是通向目标的一个连接点。

  林达和路遥,浪漫而炽烈。路遥非常喜欢陕北民歌(我也喜欢!),特别是陕北民歌中的那些女性的情歌,更质朴更感人,就像在《人生》里,巧珍说自己看高加林比自己的阿大阿妈还要亲。林达是拿着自己的工资供路遥上学的,她在知情里属于高工资,她的钱都是两个人花。

  最爱看《创业史》,最喜欢的就是柳青。学习柳青与普通人打成一片的热情。当时因为正处在革命时期,“你在政治上犯了错误,那这一生你就完了,其他犯了错误还有弥补机会”,那个时候真是可怕,真是遇到了一个好的县委。

  勤奋顽强,目标很清晰。勤奋主要表现在他刻苦专研世界名著,宿舍其他人都休息了,他就拿个手电筒在被子里读,读了一本又一本,(真是太佩服了,他当年读《悲惨世界》这些世界名著的时候,是否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写出惊人巨著呢?历史真实神奇啊。)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对那些对实现他的目标关系不大的,就全部排除。比如他上课就是有选择的挑选,别的人都是按部就班,他不是。他虽然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但是他对政治特别地关注,对国家的前途、命运特别地关注。

  “我们经常聊到这方面(政治)的事情,但当时那个年代,这些东西都是不能让第三者知道的,知道了以后就可能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到黄河边上那些拉船的纤夫他就跑上去跟着一起拉,一边喊口号一边拉,他那个热情就像冼星海写那个《黄河大合唱》一样,一边唱着一边就挥着手喊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他从黄土地出发,走向那个梦想中的文学殿堂,同时收获着爱情的喜悦,经过8年的恋情,路遥和林达在延川结婚了。

  路遥,程远,他们的女儿就叫路远。

  路遥有个“毛病”,就是不按时上班,每天都来的很晚。我们编辑部每个人都兢兢业业,为办好《延河》而努力,你怎么不按时上班,这样大家对你有意见啊,他说,“老贺你不知道,我每天看书看到下两点,后半夜我才睡,早上起不来么”,我就感觉这真是个好青年,那时候编辑部的人并不都是这样努力。

03 芒种

  “面对着澎湃的新生活的激流,我常常像一个无知而好奇的孩子,我曾怀着胆怯的心情,在它回旋的浅水湾里,拍溅起几朵水花,还未曾涉足它那奔腾的波山浪谷之中。什么时候我才能真正到水线上去搏击一番呢?”

  路遥很大气,也很霸气,他对自己的人生都是有设计的,我们都是跟着社会走,跟着自然走,他不是。他很崇拜柳青的,他写了一篇《病危中的柳青》,他对柳青那种理解的深度,代表了路遥他自己的高度。这个人是大气度大胸怀的,他没写过反思类的,他觉得这样写太脆弱了,他追求一种崇高,要自己把自己的伤口添好治愈好,然后跳上生活的战车。

  13万字,22天,32岁的路遥写出了《人生》这部小说。悲剧性的启示录。(哈哈那时候的作家太可爱了,贾平凹说当时路遥拿出了那样的作品,大家都很着急,因为觉得自己也要拿出些什么啊,但怎么个拿法,大家都在想办法,就都在心里用劲,要赶快弄好东西出来,但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出好东西来。大家都在憋一股劲,谁往前跑了,大家都想拼命撵上去,撵上撵不上那是一回事儿,但是起码都提上劲儿拼命往前跑呢)

  陈忠实:《人生》那本书的阅读感受,对我发生的撞击,是那个时期我读任何文学作品都没有发生过地那样严重的撞击。礼拜六我骑着自行车回老家,在路上撞见跟我初中一块念书,也喜欢过文学的一个同学,他当时已经是乡村农民了。这个人一看见我,也不问好也不打招呼,当下一句就是,你看过《人生》没有?我说我看了,他就说你说你弄了多少年写作,你咋就弄不出一个《人生》来。对我就有一点恨铁不成钢,你怎么弄不出个《人生》来。哎呀,你想想,作为我,我(e)很没面子,心里撞击。其实我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陕北人说话的我,额,太好听了)

陈忠实回忆

  陈忠实(陈忠实老师说话太有意思了):《人生》,写出了大家心灵中最焦灼的那部分,为什么《人生》不仅在乡村青年中间影响大,引起很大的呼应,他在城市青年、知识分子中间同样引起很大的呼应啊,就是说,高加林和他周围的那一组人物,他们的情感历程、精神历程,不是仅仅是农民工分多了,工分少了,政策好了、政策坏了引起的苦恼或欢乐,而是人的共同情感。

  贾樟柯:他把一个横在我们面前的不合理不公平这样呈现出来,对社会的一个反思。所以他对我首先来说是这样一个启蒙者,他让我有一种怀疑精神,对这个深信不疑的世界,开始懂得一点怀疑。他让一个县城里一个莽撞的少年,突然有了一点点思考的能力。这可能也是文学或者艺术的作用。我记得有个朋友说鲁迅,说到鲁迅的作品,你要读起来它都非常黑暗,但是他作品中的黑暗点亮了我们,那就像路遥的小说里,都有人性的处境,还有现实处境的这种冰冷,这种冰冷反倒带给我们一种温暖,因为我们了解了,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这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的问题。

  他写苦难,但他从来不颓唐。他写这种,人的痛苦,但他从来不沮丧。他没有去停留在渲染人内心的这种黑暗的那一面,哪怕就是处于一种极端困苦和不幸的境地,路遥也要写人内心的高贵,写人的那种人格的那种光芒。

  刘路:虽然他对作品的追求他的个人情趣非常高,但他在生活中,把自己放的非常低,他愿意帮助别人,他常常说,在我们改革开放这么长的几十年里边,大量的农村青年、底层青年,他们都有需要再向上奋进,咱现在能提携帮助人了,决不放弃。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路遥是清醒的,他说,作家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货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

  “当我取得一些荣誉时,自己内心总是惭愧的。在这样的时候,我眼前浮现的是,祖国西部黄土高原那些朴素的山峦与河流,开垦和未被开垦的土地,土地上弯腰弓背的父老兄弟,正是那贫瘠而又充满营养的土地和憨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民养育了我,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更没有我的作品。他们是最伟大的人,给他们戴上任何荣誉的桂冠都不过分,但是他们要求的从来都不是这些,而是默默无闻的永恒的劳动和创造。正因为如此,我在荣誉面前感到深深的惭愧,正因为如此,我在这惭愧中不由深深地沉思,我必须离开《人生》所营造的暖融融的气氛,再一次踏进冰天雪地,去进行一次看不见前途的远征。”

04 夏至

  “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人生》入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路遥说,天明呀,这回咱可真弄美了。这事儿成了。

导演吴天明

  《在困难的日子里》:在那样困难的环境里,什么是最珍贵的?我想,那就是在困难的时候,人们的心灵是那样的高尚美好。

  潘石屹:路遥的小说中把爱的力量描写的是淋漓尽致,爱的浓度非常强,那种兄弟之间的,父子之间的,恋人之间的爱,直接能透过书本穿透到每个人的内心。

  每个人都能从路遥的作品中读到所有年轻人共同的追求,就是追求实现自己的独立生命,每年都有在路遥的作品中找到精神寄托的孩子。

贾平凹

  贾平凹:路遥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大气,虎背熊腰的,我见的作家里就他有这样的气势,气势逼人,当时年龄也不是特别大,都是三十多岁,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领袖气质,很快大家都对路遥吧,都特别服气的。无形中大家都特别尊敬他。

  “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无数的信件从全国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来信的内容五花八门,除过谈论阅读小说后的感想和种种生活问题,文学问题,许多人还把我当成了掌握人生奥妙的“导师”,纷纷向我求教,人应该怎样生活,叫我哭笑不得。更有一些遭受挫折的失意青年,规定我必须赶在几月几日前写信开导他们,否则就要死给我看。与此同时,陌生的登门拜访者接踵而来,一些熟人也免不了乱中添忙。”

  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他说: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到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即将结束。

  “幻想容易,决断也容易,真正要把幻想和决断变成现实,却是无比困难。这是要在自己生活的平地上,堆积起理想的大山,我所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我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写长卷作品的经验,我很难想象自己能否胜任这本属于“巨人”完成的创作。

  是的,我已经有了一些所谓的“写作经验”,但体会最深的倒不是快乐,而是巨大的艰难和痛苦。每一次走向写字台,就好像被绑赴刑场,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像害了一场大病,走向高山难,退回平地易。反过来说,就眼下的情况,要在文学界混一生也可以,新老同行中就能找到效仿的“榜样”,退回去吗?不能。前进固然艰难且代价惨重,而退回去舒服,却要吞咽人生的一剂致命的毒药。

  最后一条企图逃避的路被堵死了,我想起了沙漠,我要到那里去走一走。我对沙漠,确切地说,对故乡毛乌素那里的大沙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者说特殊的缘分,那是一块进行人生禅悟的净土,每当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尤其是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向毛乌素大沙漠。

  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其实是一次命运的“赌博”,也许这个词儿不恰当,而赌注则已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货,那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儿的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旨所在。

  正如一个农民春种夏耕,到头一场灾害颗粒无收,他也不会为此而将劳动永远束之高阁。他第二年仍然会心平气静去春种夏耕,而不管秋天的收成如何。那么就让人们忘记我吧,我要像消失在沙漠里一样从文学界消失,重返人民大众的生活,成为他们间最普通的一员,要忘掉我写过《人生》,忘掉我得过奖,忘掉荣誉,忘掉鲜花和红地毯,从今往后我仍任一无所有,就像七岁时赤手空拳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去寻找生存的道路,当我告别沙漠的时候,我的精神获得了大解脱,大宁静,如同修行的教徒断绝红尘,告别温暖的家园,开始餐风饮露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

05 大暑

  “是的,作为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永远都不应该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和普通劳动者一起去热烈地拥抱大地和生活,作品中的人物,才有可能涌动起生命的血液。否则就可能会制作出一些“蜡像”,尽管很漂亮,也终归是死的。”

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和路遥

  三部、六卷、一百万字、时间跨度从1975年初到1985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

《平凡的世界》构思手稿翻阅人民日报,考证当年发生的事情

  我的观点是只有在我们民族伟大历史文化的土壤上,产生出真正具有我们自己特性的新文学成果,并让全世界感到耳目一新的时候,我们的现代表现形式的作品,也许才会趋向成熟。

路遥在演讲

  路遥就认为,我必须从双水村要带一批人,最低要带一百个人,我率领他们走向大城市,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全部牺牲了,或者留下一两个人,但是我总要带进去一些,同时我也要带回来一些,我要进行一种交流,我们的孙兰香,就是孙玉厚的女儿,我一定要把她带上太空,我一定要把她送上另外的星球去。这就是我们腹地、陕北农村的女儿,这就是我们中国大地上农村的女儿。

  准备工作太庞大了,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那个时候房子里到处都是书和资料。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既然我一直不畏惧迎风而立,那么我又将面对的孤立或者说,将要进行的挑战,就应当视为正常,而不必患得患失,忧心仲仲,应该认识到,任何独立的创造性工作,就是一种挑战,不仅对今人,也对古人。那么在这样一种进程中,就应该敢于建立一种“无榜样”的意识,这和妄自尊大毫不相干,“无榜样”意识正是建立在有许多榜样的前提下,也许每一代作家的使命就是超越前人,不管最后能否达到,但首先,起码,应该知道,前人已经创造了多么伟大的结果。

  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不能有半点似是而非的东西。

  他说占有生活的方式是很多的,但必须是要和普通人有心灵的贴近。

06 霜降

07 大寒

08 立春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路遥]《路遥》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http://m.anne5.com/lizhiwenzhang/369376/

推荐访问:路遥知马力 路遥作品 路遥小说 路遥纪录片 路遥名言 路遥简介
相关阅读励志名言 
热点推荐